戒断反应、多巴胺劫持——游戏成瘾为何被列为国际精神疾病?

戒断反应、多巴胺劫持——游戏成瘾为何被列为国际精神疾病?

一、WHO官方定性:游戏成瘾正式列为精神疾病

202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草案),正式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与“赌博障碍”同属行为成瘾障碍。这是继2018年初步列入、2019年正式生效后,WHO对游戏成瘾疾病属性的再次权威确认,标志着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对其危害性的科学共识。

二、游戏障碍的三大诊断标准

根据WHO定义,游戏成瘾需满足以下核心特征:

行为失控:无法自主控制游戏的开始、结束或持续时间;

明知有害仍持续:即使游戏已对学业、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造成明显损害,仍无法停止;

生活优先级扭曲:游戏凌驾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之上(如睡眠、饮食、工作)。

若上述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严重者观察期可缩短),即可临床诊断为“游戏障碍”。

三、成瘾机制的神经科学本质

研究证实,游戏成瘾会导致大脑结构改变:

多巴胺耐受性增强:长期沉迷游戏使大脑对多巴胺分泌产生耐受性,需不断寻求更强刺激才能满足,形成恶性循环;

脑神经网络发育受损:青少年未成熟的脑神经网络易受干扰,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情绪控制异常;

戒断反应明显:暂停游戏时会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或身体不适等反应,与物质成瘾的生理机制高度相似。

展开全文

四、多重健康危害:身心俱损的“慢性杀手”

游戏障碍的损害涵盖身心双重层面:

心理问题:诱发焦虑、抑郁、敌对情绪,自我约束力崩坏,严重者可伴随人格障碍;

身体问题:视力骤降、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如长期熬夜)、营养不良、胃溃疡及肥胖等代谢疾病;

社会功能退化:社交回避、家庭冲突激化、职业或学业能力断崖式下跌。

五、科技发展加剧成瘾风险

智能手机与网络技术的革新,使游戏成瘾更易发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设备便携化:手机硬件性能与图像音效的升级,让沉浸式游戏体验无处不在;

设计“绑定性”增强:游戏机制(如即时奖励、社交排名)刻意刺激用户持续参与,挑战自控力极限。

六、科学防治:从识别到干预

早筛预警:家长需警惕孩子游戏时长是否挤占正常活动,是否出现情绪或生理异常;

专业治疗:行为认知疗法、家庭干预及药物辅助可调节多巴胺分泌,重建生活平衡;

政策协同:游戏企业需落实防沉迷系统,政府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 相关推荐 ✧

常见的几种编码方式
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

常见的几种编码方式

📅 08-05 👁️ 4946
pc端传奇网游排行榜前十名,2025最火的传奇端游推荐
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

pc端传奇网游排行榜前十名,2025最火的传奇端游推荐

📅 08-28 👁️ 6144
她池女装质量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

她池女装质量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 10-23 👁️ 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