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虽然给人一种“傻白甜”的印象,但这位看似单纯的人物,实际上拥有着非凡的眼光和识人之能。凡是刘备所看中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才华横溢。关羽和张飞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他们与刘备同甘共苦,彼此生死与共,是深厚的兄弟情谊。而诸葛亮、庞统、法正、赵云、魏延、黄忠等人,也无一不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关键在于他们都心甘情愿为刘备效力,竭尽全力。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的出发点并不高,他的起步甚至比许多当时的诸侯都要低。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才算有了诸侯之名;真正站稳脚跟,开始争霸三国,才是他事业的巅峰。而在这之前的刘备,几乎没有什么亮眼之处,处境十分尴尬。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成功地汇聚了一支精锐之师,队伍人数不多,却个个都是英雄。而刘备的成功之道,正是源于他那与生俱来的识人眼光。团队中的每一员,虽然各具特色,却都能为刘备的事业添砖加瓦,忠诚且能干。
与刘备的“傻白甜”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曹操和吕布。曹操,不仅心机深沉,而且手段狠辣,他的性格与刘备可谓完全相反。曹操处处权谋,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与曹操相比,吕布则是完全反面的人物,性格奸诈、行事黑暗,甚至让人感到极其恶心。虽然吕布没有曹操那样的政治眼光和智谋,但他依然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走到哪里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展开全文
吕布的恶心行径贯穿了整个三国的形成阶段。首先,他曾受丁原提携,进入洛阳权力中心,却在短短时间内就背叛了丁原,亲手将其杀害,甚至帮助董卓收编了丁原的军队。接下来,他又因与董卓结拜父子,最终反目成仇,将董卓亲手斩杀,致使董卓势力的凉州军群龙无首,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紧接着,吕布又恶心了袁术。吕布先是投靠袁术,但由于与其手下不和,再加上吕布本性不改,导致两人关系破裂。即便如此,这两人还是时不时地相互“恶心”。吕布与张杨的友情也同样以悲剧告终,张杨对吕布极为忠诚,但吕布不久后便背叛了他,最终投向了袁绍的阵营。即便与袁绍建立了短暂的合作关系,吕布依然无法摆脱自己恶心人的本性,继续在袁绍的地盘上为非作歹,导致袁绍对他极为不满。
而后,吕布还在曹操的地盘上作恶,不仅背后捅刀,更是频繁挑起与曹操的冲突,最终让曹操忍无可忍。在吕布背叛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一个人物能逃脱他的毒手。即便如此,吕布的恶心行为并没有止步,曹操终于决定亲自出手,联合刘备将吕布彻底击败。
吕布最终的结局是被曹操与刘备联合击败,送到了白门楼,束手就擒。即便死前,他仍不忘恶心曹操,提出荒谬的建议,希望曹操和自己共享天下。曹操对吕布的评价也非常明确:“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这一切都注定了吕布最终的灭亡。
总结来看,吕布虽然有着一时的权力和地位,但由于其不自知且恶心人的个性,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与刘备相比,吕布的结局可谓悲惨且无可挽回。而曹操和刘备的成功,则是源于他们懂得如何积聚人才,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中稳步前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