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像机应用原理与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红外摄像机应用原理与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红外摄像机应用原理与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9-04 20:15:06 发布

xmaiert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9-04 20:15:06 发布

阅读量4.8k

收藏

20

点赞数

2

文章标签:

厦门爱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方案定制

HI3516A

HI3518E

HI3518C

本文深入探讨了红外摄像机的核心组件及其功能,包括感光芯片、DSP处理芯片、红外LED补光灯板、镜头和摄像机外壳,详细阐述了它们在红外摄像机中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红外摄像机在夜视监控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红外灯寿命、图像偏色和散热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讨论了红外摄像机在白天监控图像偏色和寿命问题的应对策略。

自面世以来,红外摄像机便以其夜视距离远、隐蔽性强、性能稳定等突出优势,在夜视监控中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红外摄像机应用原理

一般红外摄像机主通常由:感光芯片(CCD或CMOS)、DSP处理芯片、红外LED补光灯板、镜头、摄像机外壳、线缆等主要部件组成。下面对每个部件进行深一步的剖析:

1、感光芯片

感光芯片是一个摄像机的“眼睛”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摄像机成像质量,特别是红外摄像机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感光芯片分为CCD和CMOS两种,两者基本上都是采用矽感光二极体进行光电转换。但由于两者构造不同:CMOS每个像素有独立的放大器;CCD则采用电荷传递方式输出信号,所有像素采用同一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这样相同面积下像素点相同时,CMOS感光面积相对低于CCD,造成CMOS低照度效果相对CCD较差,再者CMOS每个放大器放大倍数都不同,造成夜晚图像噪点过大,影响夜晚图像效果;故相同像素下采用CCD作为感光元件的红外摄像机较用CMOS做为采集图像清晰度、低照度都会好些。再者同样是CCD,采用超低照度的,会比普通的CCD更好些,但价格就会高很多。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工艺的不断更新,普通CCD低照度性能越来越好,目前Sony主推的ICX639比07,08年主推的ICX409低照度性能提升了3倍。

但CMOS由于工艺较CCD简单,成本较低,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善,CMOS的高像素、信号处理迅速等优势逐渐明显,在监控领域份额越来越大,必将给传统的CCD安防天下带来新的挑战。

2、DSP处理芯片

如果说感光芯片是摄像机的眼睛,那DSP就是摄像机的“大脑”,它不仅控制CCD信号的采集,而且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数字滤波、智能分析等。所以DSP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图像质量。但之前使用在摄像机上DSP片,一般Sony、Sharp进行捆绑CCD方式销售,造成即使其它公司有好的DSP图像处理技术,也难在安防摄像机领域以示拳脚。但随着Sharp,Sony对CCD单片销售的放开,给各个DSP厂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竞争发展平台,目前韩国的Nextchip,RJ,台湾晶彩生产的DSP性能大大优于原厂Sony推出的DSP,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增加了OSD,2D/3D降噪,宽动态,祯累积等功能,极大丰富了摄像机功能。

3、红外LED补光灯板

目前红外摄像机常用三种光线波长的红外补光灯,红外波段为810nm,850nm,940nm。810nm一般用于激光红外灯板,由于激光出光角度小,光线集中,故激光红外灯一般使用在夜晚中远距离监控。850nm,940nm波段红外灯板,一般由可发出相应波长的LED通过不同的串并电路组合而成,850nm由于近红光波段,会出现红曝现在,而940nm波长较长,无红曝现象。由于CCD的感光特性,550nm以上波长随着波长增加,CCD的感光度下降,所以大家一般都采用850nm的LED作为主要光源,940nm的红外灯板只有客户要求无红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厂商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降低电流。使用功耗小的红外灯代替大功耗的红外灯,虽然降低了散热量,但是在照射长距离的时候,效果肯定不如后者。

2、在机器内部加散热风扇,这样做效果肯定是有的,不过那样对风扇的考验是要很严格的,而且加了风扇对于外壳的设计上也是个考验,要保证美观还要实用。

3、使用恒定电流电源供电。保持电流恒定,控制LED的散热。

4、LED灯的分组排列。例如,以24颗的红外来说,可以把它排列成3组来减低热量。

5、结构材质的选择。例如,LED灯板和外壳选用铝合金等散热比较好的材料。

6、使用具有强制散热散冷作用的自动冷暖空调,自动调节机体内部温度,良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红暴问题

什么是红暴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概念,红暴是由于所发射的红外线中包含可见光的成分。波长超过700nm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

有些红外摄像机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事实上,红外灯可以做到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成为红外摄像机的首选项。

近年来,随着红外摄像机的应用范围扩大,问题也迎面而来!各红外摄像机厂家一直致力于以上几方面的改进,确实,这些“短板”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红外摄像机的寿命和夜视效果都得到了大幅优化。不过,上述问题仍然是困扰红外摄像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行问题,仍然有待改进!

尽管红外摄像机是夜间监控市场的“一方霸主”,但在白天,红外摄像机并不那么如鱼得水,白天监控图像的偏色成为红外摄像机PK普通摄像机的阻碍之一。除此之外,红外摄像机的寿命、发光能力、晚上图像有无干扰等也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问题。

红外灯寿命问题

从外红灯的角度来看,提高寿命和加大距离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如果厂家需要加大红外灯的照射距离,势必就需要增加红外灯的功率,而增加功率势必会缩短红外灯的寿命,一些厂家为了一味追求红外灯的距离,刻意的增加红外灯的功率,使得红外灯寿命大大减小。而且随着功率的增加,使得摄像机内部温度提高,使得摄像机很容易损坏,造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用提高供应电流来提高红外灯亮度,使之超负荷工作,虽然表面上优化了红外性能,实质上严重影响红外灯的寿命衰减。要提高红外灯的寿命首先要保证红外灯不负载,在不负载的同时通过增加红外灯的数量来保证有效距离;有的厂家则通过采用铝基板等高传导率材料、加大风冷器件的使用、增加外壳面积等方式来增加机身的散热能力,从而提升寿命。

在电路控制部分,也有部分厂家采用脉宽调制定律来保持红外灯电流的恒定,从而减少红外灯的发热,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采用脉宽调制定律后,无论外界输入的电流如何波动,通过电路进入到红外灯的电流都非常稳定,从而保证红外灯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率、延长寿命。

图像偏色问题

所有的黑白摄像机都是感应红外光的。在可见光条件下,红外光线对于彩色摄像机来讲是一种杂光,会降低彩色摄像机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而摄像机使用CCD是感应所有光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的,这就造成在白天所拍摄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观察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由于CCD感应到了红外线,它会干扰到DSP的运算,导致偏色。

针对红外摄像机监控图像的偏色问题,业界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目前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其一是通过调试CCD上的RGB色调来作DSP处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并不是每个生产厂家都具备这种芯片处理能力;其二是通过滤光片切换,白天用全部滤除红外线的滤光片,晚上则用一个普通石英片修整光线;其三是通过机型的改变,用双CCD的红外摄像机取代IRCUT摄像机,在保证白天不偏色的情况下,还可以增长红外摄像机使用寿命。

散热问题

由于配置了发热量较大的红外灯,红外灯在启动后,整个工作时间段内(以12小时计)在红外摄像机前部会有热量集中,即腔体内前端温度偏高,如不能散热均匀定会影响摄像机等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例如50颗¢5的红外灯板,长时间运行的话,LED板上的温度几乎可以达到90度左右。

由于红外发光LED的辐射功率是和电流成正比的,很多不规范的厂家就用加大电流的方式来提高照射效果,然而电流越大温度越高。照射效果虽然提高了,但是机器本身由于LED过热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其中,LED板后面的CCD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CCD一般只能支撑到60-70度长。

4、镜头

红外摄像机选择镜头,首先,必须选用带IR功能的红外镜头,如果采用普通不感红外镜头,会由于白天可见光和夜晚补的红外光波段不同,造成镜头成像焦点偏移,图像白天清晰夜晚模糊的现象;再者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光圈F小的镜头,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大。例如同一个CCD系统在相同的补光情况下,F2.0光圈镜头会比F1.0光圈镜头进光量减少4倍。最后,能用定焦镜头的不要用变焦镜头,定焦镜头的光圈F值一般也是固定的,尽量选用F值小的镜头即可,但变焦镜头即使在小焦距段光圈为F1.0此时夜晚补光效果很好,到如果调节到大焦距段时,镜头的光圈F值会随着焦距变大而变大,造成进光量减少,红外效果下降,摄像机抓取图片偏暗。

5、摄像机外壳

红外摄像机外壳主要起三个作用:一、固定相关PCB;二、对PCB进行防水保护;三、对LED进行散热。

固定PCB功能毋庸置疑,对PCB的防水性能则大有讲究,现在有两种设计思路,要么外壳全部堵牢,水汽一点都不能进入;要么留出通气孔,保证摄像机内部和大气能很好对流通过蒸发使摄像机内部水汽尽快散去。目前有不少厂家室外产品基本都选择第一种防水方式,对外壳缝隙进行全部封堵,避免水汽进入,从08年到目前看此方案效果不错,由于漏水返修的红外产品比较少。留有通气孔的外壳设计,一般开有大面积窗口,实现内部和外部空气对流,万一有水分可尽快排出,但这种方式导致水分容易进入,电路板受潮加速老化,再者连续阴雨天存在一定的积水风险。

对LED补光灯进行散热是外壳结构设计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LED半导体材料,对热量非常敏感,温度过高会造成LED波长偏移,内部发光点永久失效,封装胶体变形影响出光效率等问题。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散热都是把灯板直接和外壳连在一起,通过摄像机外壳对LED灯板进行散热。

最好能在设计外壳前,利用热设计对其整机热量进行分析评估,减少后期温度过高,调整结构的被动局面。

再者好的外壳设计,在满足防水,散热的需求外,也要对红外漏光,反光问题进行处理。之前红外摄像机经常出现白天图像正常,晚上图片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摄像机安装环境方面造成的红外光直接反射回来进入CCD外,外壳内部CCD周围存在缝隙,玻璃未采用双环玻璃设计,遮阳罩未进行涂黑处理等原因都会造成红外漏光,反光直接进入CCD造成图像偏白问题。所以红外摄像机夜视效果不仅仅受制于CCD,DSP芯片方面限制,受机构影响还是很大的,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6、线缆

谈到线缆可能会感觉对红外摄像机没什么影响,但恰恰示这段线对红外摄像机防水,图像品质,寿命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防水方面,如果摄像机输入输出线缆没有使用防水线缆,就像给摄像机插入一根吸管,水分会随着这根管子进去摄像机内部,造成摄像机漏水起雾;图像品质方面,如果此段线缆未采用屏蔽线缆,很容易造成电源和视频之间干扰,出现水波纹,噪点等问题。

确定要放弃本次机会?

福利倒计时

:

:

立减 ¥

普通VIP年卡可用

立即使用

xmaiert

关注

关注

2

点赞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知道了

0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分享到 QQ

分享到新浪微博

扫一扫

举报

举报

摄像机原理及其应用

weixin_42667581的博客

07-31

2147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摄像机概述

摄像机是一种把景物光像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从能量的转变来看,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电--磁--电--光的转换过程。

摄像机所以能摄影成像,主要是靠镜头将被摄体结成影像投在摄像管或固体摄像器件的成像面上。

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景深,有助于拍出满意的画面。光圈、焦距和物距是决定景深的主要因素。变焦距镜头具有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焦距而成像面位置不变的性能,已成为家用摄像机上运用最广泛的镜头。

自动聚集装置有四种工作方式,即红外线方式、

参与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

登录

后发表或查看评论

SYNOPSYS™红外镜头的无热化

Asdmath的博客

07-08

1056

概述

计算空气间距和材料,使热效应最小化。

在本章中,我们将研究随着温度的变化,中红外镜头的像质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置工作目录

选择Dbook工作目录

参考Donald Dilworth《Lens Design Automatic and quasi-autonomous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第39章

打开测试文件

点击 打开C39L1

运行THERM 程序

让我们假设这个镜头必须在20-100°C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聚焦。运行THERM程序,首先测试是

红外摄像机的原理及选择

热门推荐

maopig的专栏

09-10

2万+

一、红外基本原理介绍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十亿分之一米)到 1 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380nm ~ 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其中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波长为1毫米到770纳米之间,光谱上面在红色光的外侧。

图1 光的电磁波谱

自然界...

红外摄像机的原理、分类及特点

szafkj的博客

07-20

8394

一、红外摄像机的原理

红外摄像机是将摄像机、防护罩、红外灯、供电散热单元等综合成为一体的摄像设备。数码摄像机用CCD感应所有光线这就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摄像机在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进入CCD,让CCD只能感应到可见光,这样就使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相一致了。目前大多数的红外...

红外线摄像机的选择与使用及原理

maopig的专栏

09-10

8194

红外线摄像机的选择与使用及原理

用户使用红外灯首先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特别是为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注意事项。检查前面所讲述的配套性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应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是否考虑到,如未达到要求,可及时调整所用器材。

红外线摄像机夜晚为什么会夜视?

一般来说,任何动物和物体都能发出或反射红外线,这种光线我们的眼睛是感受不到的,夜晚很“黑暗”,那只是人眼能感受到的可见光很少,但是红外线并没有因此而...

『红外相机』成像原理

weixin_45824067的博客

07-18

4201

红外相机成像原理是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来获取图像。红外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通常从0.8微米到1000微米。

一个简单的连续变焦红外镜头的从零开始的设计过程(zemax)(一)

migfulcrum的博客

06-14

1万+

基本介绍

这里我将介绍一个连续变倍(300 ~ 50)F# = 4 的中波红外镜头的设计过程。

我这里并没有利用一个现成的红外镜头作为初始结构,用来设计的软件是zemax

可以注意到以上的镜片参数都是整数,材料仅仅只用了硅和锗,这里将探测器窗口和像面之间的距离定为20(1mm厚的窗口19mm厚的空气)———这个值是不固定的,根据具体的探测器来定,

这里用的环境是中文——也许英文更加高大上,但是在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横行的今天,语言早就不是软件性能高低的标志了。。。

所以没有必要纠结

第一步 分析和选取变倍补偿.

红外摄像机五类型及常见技术调试

07-25

红外摄像机根据其技术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卤素灯红外摄像机、LED红外摄像机、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点阵式红外摄像机和激光红外摄像机等。每种类型的红外摄像机都有其特定的技术特点和适用场景。...

大华网络摄像机技术详解:从原理到组件分析

在深入理解网络摄像机的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摄像机的基本原理。摄像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电路系统协同工作,将现实世界的景物转化为可视的电子信号。 光学系统主要由镜头构成,负责捕捉并聚焦...

机器视觉红外摄像机介绍-综合文档

05-22

机器视觉红外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了红外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端监控设备,它可以在光线极差或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实现图像捕捉和分析。在介绍其基础知识时,我们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红外摄像机...

红外遥控技术详解:原理与应用

红外遥控的工作基于红外光的传输,这种光虽然肉眼不可见,但可以通过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捕捉。由于红外光的波长大于950nm,它不会干扰我们的视觉,而且红外LED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得红外遥控成为广泛应用的控制手段...

SYNOPSYS™近红外镜头案例

Asdmath的博客

10-30

458

概述

MGT玻璃库

执行DSEARCH

执行GSEARCH

SPEC透镜规格

设置工作目录

选择Dbook工作目录

参考Donald Dilworth《Lens Design Automatic and quasi-autonomous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第14章

二维图

FETCH 1.RLE

点击,选中OPD Fan Plots,Scale=0.5

玻璃库

在Command Window中输...

Hi3516EV300 IRCUT和CDS(红外灯)设置

m0_37806005的博客

06-21

4597

一、基本概念

1、IPC网络摄像机一般对图像要求较高,要求白天图像不偏色,晚上用红外灯补光夜视效果好,需要IR_CUT。这篇文章讲了IRCUT的相关原理。https://blog.csdn.net/u010783226/article/details/80461592

2、GPIO(英语: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的简称,每个 GPIO 管脚可以配...

红外滤光片、红外灯、红外摄像头的一些概念

qq_41104250的博客

08-31

6130

红外滤光片、红外灯、红外摄像头

1)红外滤光片,也称为IR截止滤光片,旨在反射或阻挡红外光,同时使可见光通过。常用于CCD或CMOS摄像机,以产生真实的彩色图像并避免颜色偏差。显示原色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保持自然逼真的效果。

2)红外(IR)截止滤光片与彩色CCD或CMOS成像器一起使用,可以产生准确的彩色图像。

3)红外截止滤光片可阻止红外光通过可见光时的透射。这可以通过两种光学技术来完成:吸收或反射。

1)监控系统中红外补光灯主要作用是为了让夜间监控更好的成像

1)红外摄像头通过红外线感光,波段在800

相机、光源(结构光、面光源、红外紫外光源)

最新发布

这个博主还没想好名字的博客

09-04

1819

CMOS相机:CMOS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可以将光敏原件、放大器、A/D转换器、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接口控制电路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具有结构简单、处理功能多、速度快、耗电低、成本低等特点。常用的有C口,CS口,F口,M42口,M50口,M58口等。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部分的大小,通常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在同样镜头情况下,靶面越大,视场越大,靶面越小,视场越小。相机的主要参数包括分辨率和像素、相机接口、帧率/行频、曝光值、光谱响应特性、靶面尺寸、白平衡。

红外线介绍

嵌入式与人工智能

04-06

4547

红外线介绍红外线涵义分类物理特性辐射源发现历史特点应用红外线光源夜视仪光波炉热成像仪污染问题reference

红外线

红外线 (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红外线(Infrared,IR)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0.3THz~400T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1mm~750nm辐射的总称。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红外线的英文名是Infrared,其中的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

在物理学中,凡是高于绝对零度(0K,即-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相机夜视原理——红外补光

在路上@Amos

12-16

1万+

夜视——红外补光

普及:夜视监控原理

夜视主要应用于摄像监控领域,通常讲到夜视基本上就是讲的红外夜视摄像头。从技术概念上讲,红外夜视摄像机主要用于在无可见光或者微光的黑暗环境下,采用红外发射装置主动将红外光投射到物体上,红外光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直白地说,一般也是都是通过红外补光灯补光,摄像镜头才能在在黑暗中看清的。

监控摄像头红外补光灯 照射距离能有25m到100m

...

红外相机工作原理

alex1801

05-11

3662

通过场景中被监控对象自身发射的红外光进行成像,其基于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生成热像图来发现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能将热像图转换成视频图像,产品被称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红外热成像仪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我们称为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

镜头产生红外离焦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大胡子程序猿

10-19

7755

红外离焦

✧ 相关推荐 ✧

海岛奇兵qq版本
365怎么访问

海岛奇兵qq版本

📅 08-08 👁️ 8802
红豆服饰属于什么档次 红豆服饰怎么样
365怎么访问

红豆服饰属于什么档次 红豆服饰怎么样

📅 08-03 👁️ 278
世界杯直播时间 全球足球盛宴,瞩目世界杯赛事 (世界足球赛开幕式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