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 𠨔𢑏𢬃
部首:印
注音:ㄧˋ
拼音:yì
卷別:九上
字形演变
乙112(甲)佚637(甲)前5.39.2(甲)毛公鼎(金)西周晚期曾伯雨木二簠(金)春秋早期說文‧印部說文俗字西狹頌(隸)東漢楷書
说文解字
於棘切 頁碼:第 301 頁,第 1 字 續 丁 孫𠨔 異體: 𢑏
按也。从反印。𢬃 異體: 抑俗从手。附注 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卜辭字从爪从人跽,象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誼如許書之『抑』,其字形則如許書之『印』……『印』之本訓既為『按抑』,後世執政以印施治,乃叚按印之『印』字為之。反『印』為『抑』,殆出晚季,所以別于印信字也。」
解说版
甲骨文從爪、從卩,會以爪抑人之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篆文同甲骨文,或又加「手」旁;隸書、楷書繼承加「手」旁的「抑」。如果從篆、隸、楷來分析,「抑」字從「手」為義符,表示這是手部的動作;從「卬」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卬」字本義為「望欲有所庶及也」(這個意思其實就是「仰望」,「卬」本來是「抑」字,被壓抑住的人就會仰望,因而分化出「仰」,後來二義分化,分別寫作「抑」、「仰」,而「卬」字則被《說文》解釋為仰一類的意義),與「抑」義密切相關,因此「抑」從「卬」可以看成有兼義功能。「抑」字可以分析為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於棘切 頁碼:第 1723 頁,第 2 字 許 第 754 頁,第 7 字
按也。段注 按當作按印也。淺人刪去印字耳。【按】者,下也。用印必向下按之。故字从反印。《淮南・齊俗訓》曰:若璽之抑埴。正與之正。傾與之傾。璽之抑埴卽今俗云以印印泥也。此抑之本義也。引伸之爲凡按之偁。《内則》:而敬抑搔之。注曰:抑,按也。又引伸之爲凡謙下之偁。賓筵傳曰:抑抑,愼密也。假樂傳曰:抑抑,美也。抑傳曰:抑抑,密也。猗嗟傳曰:抑,美色。《論語》三用抑字皆轉語䛐。於按下之意相近。抑詩,《國語》作懿戒。懿同抑抑此皇父。懿厥哲婦。懿亦同抑,鄭云:抑之言噫。有所痛傷之聲也。从反印。段注 用印者必下向。故緩言之曰印。急言之曰𢑏。詩賓筵抑與怭韵。假樂與秩韵。古音在十二部。𢑏卽印之八聲,也。今音於棘切。入二十四職。俗从手。段注 旣从反爪矣。又从手。葢非是。
说文系传
憂仄反 頁碼:第 729 頁,第 2 字 述
按也。從反印。鍇注 臣鍇曰:「印者,外向而印之;反印為內自抑也,會意。」𢑏俗從手作。
影印页码 ∇
汲古閣本:第 591 頁,第 1 字
陳昌治本:第 746 頁,第 8 字
說文校箋:第 383 頁,第 1 字
說文考正:第 360 頁,第 4 字
說文今釋:第 1237 頁,第 3 字
說文約注:第 2221 頁,第 1 字
說文探原:第 4473 頁,第 1 字
說文集注:第 1915 頁,第 2 字
說文標整:第 234 頁,第 8 字
標注說文:第 373 頁,第 1 字
說文注箋:第 3093 頁,第 1 字
說文詁林:第 9032 頁 補遺
第 17369 頁
通訓定聲:第 2533 頁
說文義證:第 773 頁 崇文
第 3089 頁
說文句讀:第 1228 頁
說文新證:第 710 頁,第 3 字
章授筆記:第 378 頁,第 1 字
古字詁林:第 八 冊,第 117 頁,第 1 字
古字釋要:第 864 頁,第 1 字